I S B N: 978-7-5554-1482-7
定 价:8000.00元
出 版 社:广陵书社
著 者:(清)胡珽 辑 (清)董金鉴 校
开 本:16开
装 订:硬精装
出版时间:2020.7
CIP分类号:Z121.5
内容簡介
《琳琅秘室丛书》,又名《秘籍汇编》,收书30种,分4集94卷,是清代胡珽辑刊的1部综合性丛书。胡珽(1822—1861),字心耘。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校勘学家、藏书家。董金鉴(1859—?),字镜吾,一字竟吾、偶仁,号肖篑,别号小舜江渔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胡氏侨寓吴门时,取家藏古刻秘抄,又广搜宋元旧刻及影抄诸本,邀集同志,逐卷勘校异同,依次成4集30种,咸丰三年(1853)遵聚珍之成法,鸠工匠以印行。原书以活字本印行,流传无多。粤匪之乱,摧毁过半。同光中兴以来,鸿儒辈出,丛书之刊,如踵相继,而胡氏之书传本反鲜,几成孑遗之编。光绪十四年(1888),会稽董金鉴由杭州假得一帙,读而爱之,据以鸠工重刊,仍用聚珍版式,复辑其师友之说,续成校勘,间附己意,订正阙伪,重以问世。
《琳琅秘室丛书》底本选择精当,所据非宋元旧刻,即稀见抄稿本。其所据底本计有宋本2种、影宋抄本2种、影抄蒙古本1种、影抄元本2种、《永乐大典》本2种、菉竹堂抄本1种、《道藏》本2种、明初刻本1种、文澜阁抄本3种、其他抄本14种。就稀见程度而言,《孔氏祖庭广记》是记载孔子及其后代事迹较丰富的1部书,清倪燦《补辽金元艺文志》、清钱大昕《元史·艺文志》俱不载,钱曾尝亟称之而未得,后钱塘何梦华得于曲阜孔氏,张金吾又据以影抄,其传本之稀可知。后黄丕烈得此书,谓为惊人秘笈。宋许知微《伤寒九十论》为罕见之宋人医书,自明以来不甚流布,世无刊本。胡氏称:“医家得此奉为枕中秘,四库及各家书目俱未著录,先君子求之数年,始获其书,诚非易觏之本。”(《琳琅秘室丛书》目录叙)《艇斋诗话》为宋人曾季狸所撰,《四库全书》著录及附载存目的宋人诗话凡50种,而此书独无,其难得可知。《李师师外传》,钱牧斋曾悬百金购求而不获,可见其珍秘。其他如《九贤秘典》《角力记》《莲堂诗话》《六书说》等都是首次收录在丛书之中。就版本质量而言,《吴郡图经续记》为宋刊本,是此书最古之本,而世所行本,错讹颇多,远逊此本。《茅亭客话》亦为宋刊本,即钱曾《读书敏求记》所载之本,胡氏称此本与《津逮秘书》《学津讨原》两本有霄壤之别。《东家杂记》《续幽怪录》为影宋抄本,《鸡肋编》《丁鹤年集》《南海百咏》为影元抄本,《孔氏祖庭广记》为影抄蒙古刊本,都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其中《丁鹤年集》四库本为1卷,《艺海珠尘》本为3卷,分卷俱非其旧,而此本4卷,从元刻而来,可见庐山面目,且在现今流传的《丁鹤年集》诸本中,以此本内容最多、错误最少。《四库全书》中的珍本、大典本及存目书如《蛮书》《疑仙传》等也略有收录。还有几种书如《吴郡图经续记》《茅亭客话》,虽为其它丛书收录,但流传鲜少,胡氏各得其讹误较少之宋本,故而收录其中。此外,一些旧抄本也都有所渊源,与世所传本大异,如《艇斋诗话》《说郛》本仅略载数卷,不成卷帙,而此本为旧抄足本。《绿珠传》《续谈助》本所载删节过半,而此本亦旧抄足本,弥足珍贵。
在校勘时,胡珽在继承其父校勘成果的同时,又邀集了许多友人参与此书的校勘,反复勘比,不厌其烦,极为认真,力求恢复其书之原貌。如《鸡肋编》传本沿误颇多,胡珽之父曾遍托书商购求善本,后得影元抄本,逐条疏记其异同,补脱正误颇多,其中阁本的脱误皆为补正,胡珽充分利用了这些校勘成果。《吴郡图经续记》,胡氏与其友人先后校勘了8次之多,对于《学津讨原》本的窜改和脱讹皆予改正,唯恐有一字之误。《伤寒九十论》因是医书,胡氏认为人命攸关,非同寻常,校勘尤为精心。和友人翻阅有关他书,纠正数处,不敢自信,又亲自携书访求专家,“更为曲证旁参,于是殆可以无憾矣。”(胡珽《伤寒九十论》校讹)《续幽怪录》,胡氏在校勘的同时,又辑录了两卷佚文作为拾遗附于书后,成为此书最完备之本。
胡氏在其《丛书》例言中说:“前人谓宋刻书纵有舛误,止可另纸记出,不可妄为改易。今遵其说作校勘记于后,倘今刻有讹,则于校勘记另题曰校讹。”在“校勘记”部分,胡氏一一指出每书与其他版本之异同,而该书排印过程中的错误,每印一页,立待校正,于全书印竣后,更经覆校,成“校讹”之文。底本中文字胡氏认为有误而无别本可校者,亦一一摘出,附“校讹”中。显然胡氏对黄丕烈、阮元不改旧本的校勘方法有所继承。胡氏将校记区分为“校勘记”和“校讹”两种形式,是颇有见地的,在指出旧本异同讹误的同时,又完好地保留了旧本原貌。以《茅亭客话》为例,胡氏纤悉俱照宋本,有宋本误而它本不误者,不敢擅改,唯恐失其庐山面目。所以“无论是是否否疏为札记,俾阅是书者信而有征。”(胡珽《茅亭客话》校勘记)胡氏在“校勘记”和“校讹札记”中对得书情况、版本源流、真伪、校勘的经过以及书的流传的说明和考证,对于研究文献目录者,不可谓无裨。
光绪间,董氏重刊《琳琅秘室丛书》一遵胡氏原书面貌,在校勘上继续发扬胡氏的做法,胡氏原校间有遗漏及疑义可商之处,董氏参辑众说,再为辨正,撰成《续校》,附原校之后。另外董氏重刊中的讹字逐一拈出,亦附《续校》中,不再做《校讹》,而于两种校文前者旁加“□”,后者旁加“△”以示区别。全书校毕,在审勘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错误,故又撰《补校》附《续校》之末。
《琳琅秘室丛书》中文学作品所占比重最大,而以志怪、传奇居多,有《续幽怪录》《幽明录》《李师师外传》《绿珠传》《列仙传》《疑仙传》等多种。李复言《续幽怪录》中的一些故事写得娓娓动人,富于想象,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对于研究唐代的志怪小说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作品反映了佛道两教对士大夫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刘义庆的《幽明录》,论者认为其“内容之丰富,文笔之优美,足以和《搜神记》相匹,甚至更胜一筹”(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很有文学价值的志怪小说。
文学方面著述还有诗话、诗文集,如《艇斋诗话》《莲堂诗话》《丁鹤年集》《霜猿集》《梅花字字香》等也值得关注。其中宋曾季狸《艇斋诗话》关于江西诗人之遗闻轶事为多,为研究江西诗派者不可不重视。清人张文虎则称此书“为谈诗家增一枕中鸿宝”(张文虎《舒艺室杂著剩稿》)。元人祝诚《莲堂诗话》论宋人诗,间及唐与宋元之作,书中名篇警句多有它书所未载者,如所载金海陵王“独领孤军将姓姚,一心忠孝为南朝。元戎若解征兵援,未必将军死尉桥”一诗,为《全金诗录》所不载。(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
胡氏《丛书》中收录的笔记杂录、传记、医学著作也各有其价值。笔记杂录中的庄绰《鸡肋编》多记宋人轶闻,以及各地风俗、民间琐事,内容详实、间及考证。所记绍兴初年兵马钱谷之数为它书所未载,关于摩尼教的条目为研究两宋史者所必征引,还有些涉及经济史、医药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也很重要。《霜猿集》记明末朝政,其中涉及魏忠贤乱国之事,多中肯綮。传记类的《孔氏祖庭广记》分26门记孔门事迹,皆详考史传、旁考杂记,条理赅括,巨细不遗,所载碑刻3卷备考全文,尤有裨考证。属于医学类的宋许叔微著《伤寒九十论》先列病证,后论治法,剖析颇精,以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依据论述伤寒的证治和用药,对于了解宋代《伤寒论》的研究亦有价值。
其他如《吴郡图经续记》《九贤秘典》《质孔说》《论语俟质》《三教平心论》等书对古代的地志、军事、儒学、佛学的研究也可资参证。
《琳琅秘室丛书》校勘精、版本价值高,收录许多珍本秘籍,因而引起不少人的珍视。鲁迅曾多次提及此书。他所编辑《唐宋传奇集》中的《李师师外传》和《绿珠传》就是以此书为底本进行校定的。由于《琳琅秘室丛书》注重保持书的原貌,鲁迅还曾用此书来揭示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根据政治需要删改古书的作法。他在《病后杂谈之余》一文中说:“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很有些出版了,这就使那时的阴谋露了马脚。最初启示了我的是《琳琅秘室丛书》里的两部《茅亭客话》。一是校宋本,一是四库本,同是一种书,而两本的文章却常有不同,而且一定是关于‘华夷’的处所,这一定是四库本删改了的。”(鲁迅《且介亭文集》)由此可见《琳琅秘室丛书》的校勘价值和文献价值。
《琳琅秘室丛书》的刊印继承了鲍廷博、毕沅、孙星衍等人的丛书刊刻传统,多存古本,精于校勘,故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宋翔凤称其“补遗编,传旧本,崇古学,黜浮言,扩而充之,自可追卢、孙而从鲍、毕”(《琳琅秘室丛书·序》),诚非过誉。
目前咸丰三年(1853)仁和胡氏木活字排印本目前国内图书馆及个人收藏情况如下: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全本)、天津图书馆(全本)、陕西省图书馆(全本)、南京图书馆(全本)、浙江大学图书馆(全本)、四川省图书馆(全本)。2017年孔夫子旧书网曾以180000元起拍此书。
光绪十四年(1888)会稽董氏取斯堂木活字排印本目前国内图书馆收藏情况如下:河南大学图书馆(残本)、天津图书馆(全本)、国家图书馆(全本)、陕西省图书馆(全本)、复旦大学图书馆(暂未知是否全本)、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全本)、重庆图书馆(全本)、绍兴图书馆(全本)、西南大学图书馆(全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残本)、杭州图书馆(全本)。
以咸丰三年(1853)仁和胡氏木活字排印本为底本影印,将光绪十四年(1888)会稽董氏取斯堂木活字排印本之续校、补校及续补校一并补入。既存胡氏原书之庐山面目,亦不失董氏续补之功。
目録
第一册
琳琅秘室叢書序················ 〔清〕宋翔鳳撰 三
琳琅秘室藏書序················ 〔清〕徐達源撰 七
琳琅秘室題辭················ 〔清〕盧希晋等撰 一三
胡文學傳··················· 〔清〕吕晋昭撰 一七
琳琅秘室叢書例言················ 〔清〕胡珽撰 二三
琳琅秘室叢書同校姓名·············· 〔清〕胡珽撰 二七
第一集目録··················· 〔清〕胡珽編 二九
孔氏祖庭廣記
十二卷校訛一卷續補校一卷··· 〔金〕孔元措撰 愛日精廬影鈔蒙古刊本 三三
第二册
東家雜記
二卷首一卷校訛一卷續校一卷附補校·· 〔宋〕孔傳撰 愛日精廬影宋本 一
質孔説
二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 〔清〕周夢顔輯 譚青藜手録鈔本 一九五
論語俟質
三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 〔清〕江聲撰 吴門江氏家藏鈔本 三三三
第三册
六書説
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 〔清〕江聲著 吴門江氏家藏鈔本 一
考工記
二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唐〕杜牧注 舊鈔本 二一
第二集目録··················· 〔清〕胡珽編 一五五
吴郡圖經續記
三卷 校勘記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宋〕朱長文撰 宋刊本 一五九
第四册
茅亭客話
十卷 校勘記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宋〕黄休復撰 宋刊本 一
續幽怪録
四卷 拾遺二卷 校勘記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唐〕李復言編 士禮居影宋本
拾遺《太平廣記》本· 二二三
第五册
劉江東家藏善本葬書
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晋〕郭璞撰 〔元〕吴澂删 〔明〕鄭謐注
明洪武刊本·········· 一
傷寒九十論
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宋〕許叔微撰 愛日精廬傳鈔本 一六五
列仙傳
二卷 校訛一卷 補校一卷········ 〔漢〕劉向撰 汲古閣刊本 三一一
第六册
疑仙傳
三卷 校訛一卷 補校一卷······· 〔宋〕隱夫玉簡撰 汲古閣刊本 一
第三集目録··················· 〔清〕胡珽編 六五
三教平心論
二卷 校訛一卷 補校一卷·········· 〔元〕劉謐撰 舊鈔本 六九
西齋净土詩
三卷 附録一卷 校訛一卷 補校一卷·· 〔明〕釋梵琦撰 菉竹堂鈔本 一九一
第七册
蠻書
十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唐〕樊綽撰 永樂大典本 一
南海百咏
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宋〕方信孺撰 影元鈔本 一五七
幽明録
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南朝·宋〕劉義慶撰 述古堂舊鈔本 二五三
第八册
雞肋編
三卷 校勘記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宋〕莊綽撰 文瀾閣傳鈔本 一
第四集目録··················· 〔清〕胡珽編 三四三
九賢秘典
一卷 校訛一卷 補校一卷········· 佚名撰 吴枚庵手鈔本 三四七
角力記
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宋〕調露子撰 吴枚庵手鈔本 四〇七
第九册
密齋筆記
五卷 續筆記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宋〕謝采伯撰 永樂大典本 一
鷃林子
五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明〕趙釴著 舊鈔本 一七七
緑珠傳
一卷 校勘記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宋〕樂史撰 舊鈔本 三七一
李師師外傳
一卷 附録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佚名撰 舊鈔本 三八七
梅花字字香
前集一卷 後集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元〕郭豫亨撰 文瀾閣傳鈔本 四一三
霜猿集
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明〕周同谷著 舊鈔本 四七九
第十册
丁鶴年集
四卷 題詞一卷 附録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元〕丁鶴年撰
愛日精廬影元本 一
艇齋詩話
一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宋〕曾季貍撰 愛日精廬傳鈔本 一七三
蓮堂詩話
二卷 校訛一卷 續校一卷附補校···· 〔元〕祝誠輯 愛日精廬傳鈔本 三〇五